100%

读书附志 宋 赵希弁

http://club.xilu.com/wave99/msgview-950484-87824.html

  ●读书附志卷上

  ○经类

  △《石经周易》

  右《周易》十卷。经注六万六千八百四十四字。将仕郎守国子助教臣杨钧、朝议郎守国子《毛诗》博士柱国臣孙逢吉书。

  △《石经尚书》

  右《尚书》十三卷。经注并序八万一千九百四十四字。将仕郎试秘书省校书郎臣周德贞书,镌王册官陈德超镌。

  △《石经毛诗》

  右《毛诗》二十卷。经注一十四万六千七百四十字。将仕郎试秘书省校书郎张绍文书。

  △《石经周礼》

  右《周礼》十二卷。经注一十六万三千一百单三字。将仕郎试秘书省校书郎孙明吉书。

  △《石经仪礼》

  右《仪礼》十七卷。经注一十六万五百七十三字。将仕郎试秘书省校书郎张绍文书。

  △《石经礼记》

  右《礼记》二十卷。经注十九万六千七百五十一字。卷首题曰“御删定《礼记月令》第一。集贤院学士、尚书左仆射兼右相吏部尚书修国史上柱国晋国公臣林甫奉敕注。”《曲礼》为第二。盖唐明皇删定之本也。将仕郎试秘书省校书郎张绍文书。

  △《石经春秋》

  右《春秋经传集解》三十卷。经注并序三十四万五千一百四十四字。不题所书人姓氏。

  △《石经公羊》

  右《公羊》十二卷。经注一十三万一千五百一十四字。不题所书人姓氏。

  △《石经穀梁》

  右《穀梁》十二卷。经注八万一千六百二十字。不题所书人姓氏。

  △《石经论语》

  右《论语》十卷。经注并序三万五千三百六十八字。将仕郎前守简州平泉县令兼殿中侍御史赐绯鱼袋张德钊书,颍川郡陈德谦镌字。

  △《石经孝经》

  右《孝经》一卷。经注并序四千九百八十五字。不题所书人姓氏,但题颍川郡陈德谦镌字。

  △《石经孟子》

  右《孟子》十四卷。不题经注字数若干,亦不题所书人姓氏。

  △《石经尔雅》

  右《尔雅》三卷。将仕郎前守简州平泉县令赐绯鱼袋张德钊书,武令昇镌。不题经注字数若干。以上石室《十三经》,盖孟昶时所镌,故《周易》後书:“广政十四年岁次辛亥五月二十日。”唯《三传》至皇祐初方毕,故《公羊传》後书:“大宋皇祐元年岁次己丑九月辛卯朔十五日乙巳工毕。”又书:“将仕郎试国子四门助教州学讲说何维翰、将仕郎试秘书省校书郎州学说书黄东、儒林郎试秘书省校书郎守华阳县尉州学勾当王尚喆、朝奉郎秘书省著作佐郎签署节度判官历公事武骑尉管勾州学华参、奉直郎尚书屯田员外郎通判军州兼管内桥道劝农事及提举渠堰骑都尉借绯提举州学解程、朝奉郎尚书屯田员外郎通判军州兼管内劝农事及提举渠堰轻车都尉借绯提举州学聂世卿、提点益州路诸州军州狱兼本路劝农提举渠堰公事朝奉郎尚书比部员外郎护军借紫孙长卿、益州路诸州水陆计度转运使兼本路劝农使朝奉郎尚书刑部员外郎直史馆上骑都尉赐绯鱼袋借紫曹颖叔、枢密直学士朝散大夫右谏议大夫知益州军州事兼管内桥道劝农使充益利路屯驻驻泊本城兵马钤辖提举益利路诸州军兵甲巡检贼盗公事上骑都尉京兆郡开国侯食邑一千户赐紫金鱼袋田况。

  △《春秋穀梁传注疏》二十卷

  右唐国子四门助教杨士勋撰。《昭德先生读书志》中有诸经注疏,独无《穀梁注疏》云。

  ○经解类

  △《经说》三十卷

  右晦菴先生朱文公熹仲晦之说也。《易说启蒙》三卷,《大易问答》两卷,《尚书问答》三卷,《毛诗问答》一卷,《礼记问答》一卷,《中庸问答》二卷,《大学问答》二卷,《周礼春秋问答》一卷,《论语问答》并《拾遗》八卷,《孟子问答》并《拾遗》并《孝经刊误》四卷,附《太极解义》,《太极问答》,《西铭解义问答》三卷,通为三十卷。邵武黄大昌、鄱阳王迂编次,凡《六经》之要旨,《论》、《孟》之奥义,悉可以类而求之。延平廖德明为之序。

  △《大易粹言》七十卷,《总论》三卷

  右集明道先生程颢伯淳、伊川先生程颐正叔、横渠先生张载子厚、广平游酢定夫、龟山杨时中立、兼山郭忠孝立之、白雲郭雍子和之说也。舒守曾穜序。

  △《紫岩易传》十卷

  右紫岩居士魏国张忠献公浚德远所著也。

  △《诚斋易传》二十卷

  右诚斋先生杨文节公万里廷秀所著,自为之序。

  △《周易本义》十卷

  右晦菴先生朱文公熹仲晦所定也。《发例》《筮仪》附。

  △《周易系辞精义》二卷

  右东莱先生吕成公祖谦伯恭所集也。

  △《周易玩辞》十六卷

  右平菴项安世平父所述也。自叙於前,其为说曰:“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读《易》之法,尽於此矣。程子平生所著,独《易传》为全书。今以其所得於《易传》者,述为此书,而其文无与《易传》合者,合则无用述此书矣。”其子寅孙刊於建安书院,乐章识於後。

  △《周易总义》二十卷

  △《易学举隅》四卷

  右山齐易祓彦章所著也,陈章、李■〈直上土下〉为之序。《易学举隅》亦祓所著。传疑之说附於後。

  △《二五君臣论》一卷

  右胡寅明仲、闾丘昕逢辰二侍郎之论也。六十四卦,各为之说。南轩先生张宣公栻为之序。

  △《卦图系述》五卷

  右《卦图》三卷,《皇极经世篇系述》二卷,康节邵先生之说,而先生之子伯温所学也。简池赵震叙而列之。

  △《皇极经世指要》二卷

  右蔡元定季通所序也。以伏羲《卦图》列之於前,而以《皇极经世》疏之於後。季通,建阳人,朱文公之益友。始辞聘命,终预党名。嘉定更化,赠以初品。

  △《蓍卦辨疑》三卷

  右上卷康节先生《揲蓍法》、横渠先生《大衍说》、伊川先生《揲蓍法》、兼山郭先生《蓍数说》;下卷则辨证也。兼山之子雍为之序,谢艮斋识其後云。

  △《卦气图》一卷

  右祝融乐洪德秀所著也,河南郭雍为之序。德秀尝从文定胡公父子游,取饮水曲肱之义,名所居之堂,故号曲肱先生云。

  △《象爻说》二卷

  右武林吴准斋如愚所著也。一则明象,二则明爻。乔文惠公行简尝荐之曰:“成忠郎吴如愚随身右列,寻即隐居。虽在都城而杜门不出,臣欲识之而不可得。其人行醇而介,气直而温,讲道穷经,賸有著述。欲乞特与换授从事郎,并与秘阁校勘。”有旨从之,而如愚不受。

  △《书说》六卷

  右东莱先生吕成公祖谦之说也。自《洛诰》至《秦誓》,凡一十七篇。或谓先生之说,始于《秦誓》,上至《洛诰》而止云。

  △《书说精义》三卷

  右西山先生真文忠公德秀之说也。

  △《书集传》六卷

  右晦菴先生朱文公订正,而武夷蔡沈集传也。沈自序于前,其子奉议郎、秘书省著作佐郎兼权右侍郎官兼枢密院编修官兼诸王宫大小学教授杭进於朝。沈字仲默,号九峰先生。真西山撰其墓表,今附於後。

  △《诗集传》二十卷,《诗序辨说》一卷

  右晦菴先生朱文公所定也。江西漕赵崇宪刻于计台而识其後。

  △《周礼说》三卷

  右朝奉郎秘书少监陈傅良所进也。旧刊于《止斋文集》中,曹叔远别为一书而刻之,且为之说。

  △《周礼考疑》七卷

  右祝融居士乐思忠仲恕所著也,永嘉戴溪肖望、丰城刘德秀仲洪为之序。

  △《周礼总义》三十卷

  右山斋易祓所著也。许仪为之序,刻于衡阳。

  △《礼记要义》二卷

  右荆国文公王安石介甫所著也。

  △《中庸章句》一卷,《或问》二卷

  △《中庸辑略》二卷

  △《大学章句》一卷,《或问》二卷

  右晦菴先生既定著章句于经文之下,又述平时问答所疑,以为《或问》。《中庸》又述《辑略》两卷,盖集伊、洛诸儒之说也。希弁所藏各两本,岳麓书院精舍及白鹿洞书院所刊者。

  △《春秋集解》三十卷

  右东莱先生所著也。长沙陈邕和父为之序。

  △《春秋左氏後传》十二卷

  △《春秋左氏章指》十七卷

  右止斋陈傅良所著也。四明楼忠简公钥序其前,清海崔清献公与之识其後,而刻於维扬郡庠。

  △《春秋左氏国纪》二十卷

  右清江徐得之所编也。自周而下,各系以国,又因事而为之论断。止斋陈傅良序之。

  △《春秋左氏博议》二十五卷

  右东莱先生所著也,自为之序。

  △《春秋分记》九十卷

  右克斋程公说伯刚所编也。其弟公许守宜春,刻於郡斋,游丞相似为之序。

  △《左氏连璧》八卷

  右三山叶仪凤子仪撰。乃对偶之书也。

  △《三传分门事类》十二卷

  右莫详谁氏所编。以类相从而分其门也。

  △《论语笔解》十卷

  右唐昌黎先生韩文公之说也。其间“翱曰”者,李习之也。始,愈笔大义以示翱,翱从而交相明辨,非独文公制此书也。《韩文补》云:公作《论语传》,未成而没,见於张藉祭诗,辨之於洪庆善者,明矣。今世所传,如“宰予昼寝”,以“昼”作“画”;“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以“三月”作“音”;“浴乎沂”,以“浴”作“㳂”;“子在,回何敢死”,以“死”作“先”之类,虽未必然,而为伊川之学者,皆取之。此本乃秘书丞许勃所序者。

  △《论语直解》十卷

  右汉上先生朱文定公震所著也。绍兴五年夏,肇建资善堂时,孝庙富於春秋,文定以起居郎,与宗正卿范公冲同为翊善,朝论皆以为极天下之选。此解,资善堂录本也,其孙继先刻於浏阳学舍而识其後。

  △《孟子解》两卷

  右和静先生尹侍讲焞所著也。先生乃伊川之高弟,钦宗累聘不起,赐号和静。绍兴初,再以崇政殿说书召。既侍讲筵,首解《论语》以进,继解《孟子》,甫及终篇而卒。此本乃邢正夫刻於岳阳泮宫者。

  △《论语解》二十卷

  △《孟子解》三十六卷

  右无垢先生张文忠公九成子韶所著也。

  △《论语精义》十卷

  △《孟子精义》十四卷

  右明道、伊川、横渠三先生、成都范氏、荥阳吕氏、蓝田吕氏、上蔡谢氏、建安游氏、延平杨氏、河东侯氏、河南尹氏十一人之说,晦菴先生所编集也。初曰《精义》,後改《集义》。卷末“淳熙辛丑冬至前五日点毕”十一字,乃先君子戒菴居士师向手泽也。

  △《论语集注》十卷

  △《孟子集注》十四卷

  右朱文公所著也。先生之於《语》、《孟》,始集程、张、吕、范十一人之说,以为《集义》。既又本之《注疏》,参之《释文》,采之儒先,断之详说,以为《集注》。《语》、《孟》之精微,盖萃於此书矣。希弁所藏各两本,岳麓、白鹿洞所刊也。

  △《论语说》三卷

  △《孟子说》七卷

  右南轩先生张宣公栻敬夫所著也。

  △《论语注义问答通释》十卷

  右勉斋黄先生幹通释晦菴先生《集注》、《或问》之书也。

  △《孝经义》一卷

  右荆国文公王安石所著也。凡十七章。《丧亲章》阙之。

  △《孝经刊误》一卷

  右朱文公所定也。皆以古文为正,惟《传》之六章或从今文。庐山胡冰叙於後。

  ○小学类

  △《弟子职》一卷

  右《弟子职》一书,杂见於《管子》之篇。朱文公揭其入学、受业、事师之法,以为章句,参以众说,辅其注文云。

  △《叙古千文》一卷

  右致堂先生胡寅明仲所作也。南康黄西坡灏商伯为之传,晦菴朱文公题其後,曰:“叙事立言,昭陈法式,实有《春秋》经世之志。至於发明道统开示德门,又於卒章深致意焉。新学小童朝夕诵之而讽其义,亦足以养正於蒙矣。”

  △《续千文》一卷

  右佐朝散大夫、知池州军州事、赐紫金鱼袋侍其瑗字良器所著也。昔周兴嗣次王逸少所书千字为韵语,以便观省,後世谓之《千文》。良器迁避兴嗣所用字,别制干言以续之。山谷尝抵以书曰:“引辞连类,使不相觝触,甚有功。当与《凡将》、《急就》并行也。”葛文康公胜仲为之序。

  △《百体书千文》一卷

  右艮斋谢公谔题其後曰:神剜天画,千类万状,岂止汲蒙、鲁璧、周鼓、秦山耶!

  △《叙古蒙求》一卷

  右五峰先生胡宏所著也。自羲、农至於五代周,凡三十一章。毛以谟为之序,先生之子大壮书而刻之。

  △《通鉴韵语》九卷

  右黄日新齐贤所著也。大略如李瀚《蒙求》四言体,而列其事於左方。周平园、朱晦翁、洪容斋、谢艮斋、杨诚斋、楼攻愧诸老先生皆为之序。齐贤,临川人。

  △《字义》三卷

  右北溪陈淳安卿所著也。安卿,临潼人。

  △《史韵》四十九卷

  右回谿钱讽正初所编也。依《唐韵》分四声,而以十士史之句注於下。讽,钱塘人。郑侨、钱文子为之序。

  △《篆韵》五卷

  右徐铉序,盖其弟锴所集也。铉字鼎臣,仕南唐,为昭文馆学士。入朝为太子率更令。太平兴国初,诏以本官直学士院。锴字楚金,仕南唐,为右内史舍人卒,李煜赠之礼部侍郎云。

  △《隶韵》七卷

  右洪文惠公适《隶释序》冠於前。周益公志其《神道碑》云:耽嗜隶古,为纂《释》二十七卷,《隶续》二十一卷。

  △《十二先生诗宗集韵》二十卷

  右裴良甫师圣编杜甫、李白、高適、韩愈、柳宗元、孟郊、欧阳修、曾巩、苏轼、王安石、黄庭坚、陈无已之诗韵也。

  ○史类

  △《补史记》一百三十卷

  右唐司马贞补司马迁之书也。补《三皇纪》於《五帝》之前,每篇各注《索隐》之说,以百三十篇赞附於每篇之末。希弁尝考诸家之说,为《读史补注》一书,颇加详焉。

  △《古史六》十卷

  右苏文定公辙所作也。自伏羲、神农,讫秦始皇帝,为七本纪、十六世家、三十七列传,以补司马迁之缺云。

  △《西汉刊误》一卷,《东汉刊误》一卷

  右宣德郎,守太常、博士、充国子监直讲刘攽所撰也。仁宗读《後汉书》,见“垦田”字皆作“恳”字,使侍中传诏中书,使刊正之。攽为学官,遂刊其误,为一书云。

  △《西汉补遗》一卷

  右何俌德辅补西汉之遗文也,盖束晢补《诗》之义耳。希弁尝读其《皇太子遗四皓书》及《侯公说项羽辞》,因思昔东坡先生亦尝为《侯公说项羽辞》,载於集中。而商芸《小说》载张良所与商山四皓书,则世所罕见也。其书曰:“良白仰惟先生秉超世之殊操,身在六合之间,志凌造化之表。但自大汉受命,祯灵显集,神母告符,足以宅兆民之心。先生当於此时,耀神爽乎雲霄,濯凤翼於天汉,使九门之外,有非常之客,北阙之下,有神气之宾,而渊潜山隐,窃为先生不取也。良以顽薄,承乏忝官,所谓绝景不御,而驾服驽骀。方今元首,钦明文思,百揆之佐,立则延首,坐则引领,日仄而方文不御,夜眠而阊阖不闭,盖皇极须日月以扬光,后土待岳渎以导滞。而当圣世鸾凤林栖,不翔乎太清,骐驎岳遁,不步乎郊薮,非所以宁八荒、慰六合也。不得侍省,展布腹心,略写至言,想望翻然。不猜其意。张良白。”俌,乾道中权工侍兼权直辽。

  △《西汉补注》十卷

  右国子博士吴莘商卿所著也。倪思为之序。

  △《史记法语》十卷

  △《前汉法语》二十卷

  △《东汉精语》十六卷

  △《三国志精语》六卷

  右鄱阳洪文敏公迈所著也。

  △《东都事略》一百三十卷

  右承议郎、知龙州王称所进也。本纪十二,世家五,列传一百五,附录八。间为赞论,以发扬之。以其国都大梁以前之事,故谓之“东都。”然其中疏驳甚多。称,眉山人,故礼部侍郎赏之子,此书既进,遂直中秘云。

  ○编年类

  △《皇王大纪》八十卷

  右五峰先生胡宏所述皇帝王伯之事。始於盘古氏,而终於周之末。自尧以上,六阏逢无纪。尧之初载,迄於赧王乙巳,二千有三十年。贯通经典,采摭史传,靡所不载。又因事而为之论所以述去取之原,释疑似之惑者,至矣。先生字仁仲,文定公之季子,自幼有志於道。尝见杨中立於京师,又从侯师圣於荆门,而卒传文定公之学。绍定戊子,希弁生父师冋为衡山令,尝奉朝旨索其书云。

  △《通史缘起》二十卷

  右会稽胡卫之作也。其说谓伏羲氏,神农氏,轩辕氏,三皇也;少昊氏,高阳氏,高辛氏,合唐、虞氏,五帝也,不可不备。乃推盘古以来众说之异同,虽十纪浩茫,难以年考,而传疑传信,有理存焉。卫尝仕於朝云。

  △《晋春秋》二十卷

  右隋秘书省正字杜延业所述。其自序云:“萧方等采削群史,著《三十国春秋》,囊括两晋之言,网罗诸国之事,以晋国为主,附列二十九国。延业删缉,题曰《晋春秋》。载於《唐书艺文志》。

  △《南北征伐编年》二十卷

  右吴曾编集。自汉献帝迄於周世宗。其意谓《资治通鉴》征伐之事,杂见於列国言动之问读者不得专一稽考。至南北议论,亦未详尽。遂效其体,凡一征一伐,靡所不载。绍兴辛巳,逆亮叛盟,庙堂知有是书,尝取以备乙览云。曾,字虎臣,抚之崇仁人。京文忠公镗为之序。

  △《五代春秋》五卷

  右河南先生尹洙师鲁所作也。由梁太祖开平元年四月甲子,迄於周显德七年正月甲辰。

  △《资治通鉴纲目》五十九卷,《序例》一卷

  右晦菴先生朱文公所编也。司马文正既为《资治通鉴》,又别为《目录》及《举要历》。胡文定复修《举要补遗》。朱文公因文正、文定两公四书,别为义例。表岁以首年,而因年以著统,大书以提要,而分注以备言,其纲仿《春秋》,而参取群史之长,其目效《左传》,而稽合诸儒之粹。真德秀刻於泉南,陈孔硕、李方子叙其後。希弁所藏夔本,为板四千二百有奇。吉本二千八百,而且无陈、李二公之序。希弁又尝参以泉本,校其去取之不同,并考温公、文公之书法,为《资治通鉴纲目考异》。淳祐丙午,秘省尝下本州借本书写云。

  △《资治通鉴纲目提要》五十九卷

  右《资治通鉴纲目提要》,存其纲而去其目,如《春秋》之经也。希弁所藏乃赵希琴刻於庐陵者。

  △《续资治通鉴长编》九百四十六卷

  右巽岩先生李文简公焘仁甫所修也。太祖至英宗一百七十五卷,神宗朝二百二十八卷,哲宗朝二百二十卷,徽宗朝三百二十三卷。其书仿司马氏通鉴踵为之。然焘谦抑,不敢名《续通鉴》,但谓《续长编》。蜀帅汪应辰尝乞给笔札,以写藏秘阁。乾道六年正月,令秘书省依《通鉴》纸样及字样大小,缮写一部,仍将焘衔位於卷首,依司马光衔位书写进入。焘之卒也,上语宇文价云:“朕尝许焘大书‘续资治通鉴长编’七大字,且用神宗赐司马光故事,为序冠篇,不谓其止此也。”希弁所藏蜀本,视书坊所刊者为详。希弁尝为《续资治通鉴长编补注》一书,以补诏敕奏篇等阙云。

  △《国朝编年政要》四十卷

  右兵部尚书、太子詹事蔡文懿公幼学所编也。自太祖建隆之元,迄於钦宗靖康之末,祖《春秋》之法,而参以司马公《举要历》吕氏《大事记》之例,《宰辅拜罢表》诸年首。其子朝请大夫、直秘阁提举、福建路常平义仓茶事籲叙而刻之。

  △《皇朝编年备要》二十九卷

  △《中兴编年备要》十卷

  右壶山陈均所编也。其书用《国史》、《实录》等书为编年体例,起於建隆,迄於淳熙,书法盖微仿纲目之例而加斟酌焉。真德秀、郑性之、林岊皆为之序。

  △《开基事要》十卷

  右朝奉郎、秘书少监皇子嘉王府赞读陈傅良所进也。自建隆之初,迄开宝之末,亦曰《建隆编》。曹叔远序而刻之。

  △《仁宗君臣政要》四十卷

  右文林郎、守秘书丞监、阆州商税院市买税盐臣张唐英编进。起天圣,终嘉祐,诏令刑政之要,礼乐选举之法,郊庙祭祀,边鄙备御,罔不备录。其门名臣得其家世之详者,为之立传,否则阙之。唐英,字次功,自号黄松子。

  △《续纪年通谱》一卷

  右宣议郎致仕毕仲荀续宋元宪公《纪年通谱》之书也。元宪止於庆历辛巳,仲荀起於庆历壬午,而迄於徽宗。

  △《丁未录》二百卷

  右左修职郎、监临安府都盐仓李丙所编也。上帙起召王安石为翰林学士,迄於神宗皇帝升遐,中帙起宣仁圣烈垂帘除吕公著侍读,迄於宣仁圣烈祔庙;下帙起李清臣进策题,迄於诛童贯、安石之召。实治平丁未之所始,故以“丁未”名之。

  △《三朝北盟集编》二百五十卷,《集补五》十卷

  右朝散大夫、充荆湖北路安抚司参议官徐梦莘编集。上帙起政和七年七月庚寅,终宣和七年十二月庚申;中帙起宣和七年十二月庚申,终靖康二年四月丁亥;下帙起建炎元年五月庚寅,终绍兴三十二年四月丁亥。《集补》则补其遗也。

  △《建炎以来中兴系年要录》二百卷

  右陵阳布衣李心传微之所修也,知泸州许奕奏进之。修国史曾■〈日奂〉又尝乞令其弟太常博士道传缴进,得旨降付国史院。然其中阙疑尚多,希弁尝为《补注》一书,颇为详备云。

  △《宁宗皇帝纪》十卷

  右四朝国史中之本纪也。

  △《续稽古录》一卷

  右太社令龚颐正续司马文正稽古录之书也。文正止於治平,颐正起於熙宁,而迄於宁宗之初。袁说文栞於成都,赵彦励复栞於长沙,未几,有毁之旨云。

  △《通鉴问疑》一卷

  右秘书丞高安刘恕字道原,尝与司马公修《通鉴》。司马公深爱其博学,每以所疑问焉。恕子羲仲纂集其往复相难者而作此书,《十国纪年序》附於後。

  △《纲目发明》五十九卷

  右建康布衣尹起莘所著,以发明《纲目》义例。别之杰帅金陵,进其书於朝。魏文靖公了翁为之序。

  △《纲目论断》二十卷

  右江珪吕中论大书,以提要正变例而为之断云。其间所载徐清叟跋,有以知端平初元《通鉴纲目》上尘乙览之因。

  △《杂史类靖康传信录》三卷

  右李忠定公纲为尚书右丞、充亲征行营使、及以知枢密院事,为河北、河东路宣抚使时事也。

  △《建炎进退志总序》四卷

  右李忠定公纲为正议大夫、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至於罢为观文殿大学士、提举杭州洞霄宫时事也。

  △《建炎时政记》三卷

  右李忠定公纲所编也。自建炎元年五月一日以後,至於八月十八日。

  △《绍兴正论》一卷

  右编录秦桧当国,罗织诸贤,或死於市朝,或死於囹圄,或死於贬所,或流落於魑魅之区,累赦不移,或栖迟於林泉之下、屏迹不出者一百一十八人姓名与其获罪之因。但云潇湘樵夫序,不知其为谁也。

  △《朝野遗事》一卷

  右赵子崧伯山所著。记中兴以前凡一百二十有五事。自号鉴堂居士,终於延康殿学士、右中奉大夫。淳熙中,周益公帅长沙,命项安世、丁朝佐、杨长孺雠校而刻之。

  △《朝野杂记甲集》二十卷,《乙集》二十卷

  右李心传微之所编中兴以来之事也。《系年录》盖仿於此。

  ○史评类

  △《读史管见》三十卷

  右致堂先生胡寅明仲所著也。意谓二百四十二年之後至於五代,司马文正所述《资治通鉴》,事虽备而立义少。遂用《春秋》经旨,尚论详评。晦菴《纲目》中多取之。犹子大壮序其说,孙德舆刻於衡阳。

  △《读史明辨》二十卷

  右伊川、元城、龟山、了斋、横渠、屏山、横浦、五峰、东莱、南轩、止斋、致堂十二先生史论也。

  △《史说》十卷

  右东莱先生吕成公之说也。

  △《史评》六卷

  右诚斋先生杨文节公万里之说也。

  △《西汉鉴》十卷

  右国子博士吴莘所著也。王容为之序。

  △《两汉博议》二十卷

  右陈季雅彦群所撰也。

  △《唐史论断》二卷

  右朝散大夫、尚书刑部郎中、充天章阁待制兼侍读孙甫之翰所撰也。甫,阳翟人,《国史》有传。

  △《唐论》二卷

  右宣教郎、前太平州州学教授王居中撰。程公许、韩祥、韩补皆序之。

  ○职官类

  △《汉官考》四卷

  右徐筠孟坚所著也。西京二百年品秩、爵列、位号、名数,自三公而下,至於筦库,釐为十九门,总一百四十九条。韦楫为之序。孟坚,清江人,淳熙甲辰进士。

  △《职官分纪》五十卷

  右孙逢吉彦同所集也。以杨侃《职林》而广之,具载新制,而又增门目之亡缺,补事实之遗漏。元祐中,赵叡、秦观为之序。

  △《职源》五十卷

  右王益之等所编历代置官本末也。官之故实,职之典掌,前贤遗迹,先朝训词,以次列焉。

  △《翰苑群书》二卷

  右唐李肇翰《林志》、元稹《承旨学士院记》、韦处厚《翰林学士记》、韦执谊《翰林院故事》、杨钜《翰林学士院旧规》、《皇朝禁林宴会集》为一卷,钱惟演《金坡遗事》、晁逈《别书金坡遗事》、李宗谔《翰苑杂记》为一卷,苏易简《续翰林志》、苏耆《次续翰林志》、《学士年表》、《翰苑题名》、《翰苑遗事》为一卷。

  △《祖宗官制旧典》三卷

  右东莱蔡元道所编也,其子兴宗叙於後,云:“追记祖宗旧典,凡设官任职、治民理财之要,与夫分别流品、谨惜名器之道,合七十七门”云。

  △《玉堂杂记》三卷

  右周益公必大记玉堂中事也。丁朝佐谓九重之美、德前辈之典刑、恩数之异同、典故之沿革,皆因事而见之云。

  △《銮坡录》一卷

  右周益公必大记初除翰林日制诰,表章也。

  ○刑法类

  △《养贤录》二十二卷

  右王日休所编也。以嘉祐、元丰、政和、绍兴《敕》、《令》、《格》、《式》,嘉祐、政和《禄》、《令》,绍兴《禄秩》、《吏部七司条法》,绍兴《免役令》参考编类,其旧法不行於今者亦存之,以见沿革云。日休,字作德,钓台人也。

  △《治县法》十卷

  右吕惠卿所著也。曰《法令》,曰《词讼》,曰《刑狱》,曰《簿历》,曰《催科》,曰《给纳》,曰《灾伤》,曰《盗贼》,曰《劝课》,曰《教化》。惠卿自序於前,绍圣二年九月也。所在多刊此法,岂非不以人废言玉。

  △《堂杂记》三卷

  右周益公必大记玉堂中事也。丁朝佐谓九重之德美、前辈之典刑、恩数之异同、典故之沿革,皆因事而见之云。

  △《銮坡录》一卷

  右周益公必大记初除翰林日制诰、表章也。

  ○刑法类

  △《养贤录》二十二卷

  右王日休所编也。以嘉祐、元丰、政和、绍兴《敕》、《令》、《格》、《式》,嘉祐、政和《禄》、《令》,绍兴《禄秩》、《吏部七司条法》,绍兴《免役令》参考编类,其旧法不行於今者亦存之,以见沿革云。日休,字作德,钓台人也。

  △《治县法》十卷

  右吕惠卿所著也。曰《法令》,曰《词讼》,曰《刑狱》,曰《簿历》,曰《催科》,曰《给纳》,曰《灾伤》,曰《盗贼》,曰《劝课》,曰《教化》。惠卿自序於前,绍圣二年九月也。所在多刊此法,岂非不以人废言。

  △《常平役法》一卷

  右绍兴以来臣僚申请、士民陈诉备载於中。按《朱文公语录》,乃朝廷颁降者。

  ○仪注类

  △《仪礼经传通解续纂祭礼》十四卷

  右朱文公编集,而丧、祭二《礼》未就,属之勉斋先生。勉斋既成《丧礼》,而《祭礼》未就,又属之杨信斋。信斋据二先生藁本,参以旧闻,定为十四卷,为门八十一。郑逢辰为江西仓曹,进其本於朝。信斋,福州人,名复,字茂才。书既奏,赠文林郎。

  △《家礼》五卷

  右朱文公所定,而赵崇思刻之萍乡者。潘时举、李道传、黄榦、廖德明、陈光祖序跋附焉。

  △《家礼附注》五卷

  右陈雷刻於温州学宫者,凡九十九条。

  △《吕氏乡约》一卷,《乡仪》一卷

  右二书吕和叔季明所定也。朱文公记於後。

  △《司马公居家杂仪》一卷

  右温国文正公光所著也。

  ○天文卜算类

  △《躔度分野列宿图》三卷

  右自《河图洛书》以及《列宿图》其象於上,而列《汉》、《晋》、《隋志》之说於下。

  △《律吕本原》一卷

  右蔡元定季通所著也。曰《黄钟》,曰《黄钟之实》,曰《黄钟生十二律》,曰《十二律之实》,曰《变律》,曰《律生五声图》,曰《变声》,曰《八十四声图》,曰《六十调图》,曰《候气》,曰《审度》,曰《嘉量》,曰《谨权衡》,凡十三篇云。

  ○五行类

  △《拜命历》一卷

  右赵景先集。其自序曰:“此书常式,阴阳家莫能晓。今则不敢传诸该博。愚尝得自名流,用之皆验,故集成此,以示子孙。自非洞于此道,他人幸勿妄传也。”赵师侠志于后。

  ○地理类

  △《长安志》二十卷

  右龙图阁直学士、右谏议大夫、修《国史》常山宋敏求所撰也。熙宁九年二月五日,太常博士、充集贤校理、崇文院检讨、同知宗正丞事赵彦若序。敏求亦尝为《河南志》,时以朝奉郎守太常丞、充集贤校理、编修《唐书》官、通判西京留守司兼畿内劝农事、飞骑尉署衔。元丰六年二月戊辰,端明殿学士兼翰林院侍读学士司马光序。《读书志》中有《河南志》,而无《长安志》云。

  △《职方乘》三卷,《後集》十四卷

  右洪刍所编也。曰《郡县》,曰《城宇》,曰《山》,曰《水》,曰《观寺》,曰《祠庙》,曰《冢墓》,曰《宝瑞》,曰《妖异》,曰《牧守》,曰《仙真》,曰《人物》,凡十二部。刍,字驹父,自少以诗名取重於时。登进士第,为晋州学官。山谷素称其才,尝曰:“甥之文学,他日当大成,但愿极加意於忠信孝友之地,甘受和,白和采,不但用文章照映今古,乃所望也。”又尝作《释权》以遗山谷,山谷答曰:“笔力纵横,极见日新之功。”刍之名因是益显。靖康之初,为尚书郎,三迁至谏议大夫。遭变坐事,贬文登。有《老圃集》行於世。续之者淳熙中帅程叔达也。李大异序於後。

  △《建康志》十卷,《续志》十卷

  右御史正志所修而为之序,乾道五年三月也。庆元六年八月,帅吴琚续之,又为之序。

  △《长沙志》五十二卷

  右绍兴辛亥,帅赵善俊修而为之序。

  △《宜春志》十卷,《集》八卷,《续修志》四卷,《集》六卷

  右嘉定中守滕强恕修,郡人张嗣古序。《续志》、《集》则嘉熙初守郭正已也。

  △《桂海虞衡志》三卷

  右范文穆公成大帅静江日,志其风物土宜也,自为之序。

  △《静江志》十二卷

  右嘉泰癸亥帅蔡戡修,以高宗皇帝除太傅静江奉宁军节度使、桂州牧兼郑州牧制词,冠於篇端。

  △《永宁编》十五卷

  右嘉定中守留元刚序,陈谦所述也。叙州,叙县,叙山,叙川,叙赋,叙役,叙兵,叙人,叙产,叙祠,叙遗,凡十一类。

  △《桃花源集》一卷

  右绍圣丙子四明姚孳序,淳熙庚子邑宰赵彦琇俾新澧阳簿张栎重修。备载晋、唐、本朝诸公诗文。

  △《海南集》二十三卷,《後集》十二卷

  右海外琼管之集也。於中可见丁晋公、苏长公、赵丰公、折仲古、李泰发、胡邦衡诸公之文笔。

  △《临江集》三十四卷

  右嘉定中守杨恕编。郡人刘昌诗序。

  △《景陵志》十四卷

  右嘉定庚辰郡文学林英发修,诗文集录附焉。唐陆鸿渐、皮日休、陆龟蒙,皇朝朱昂、宋祁、晏殊、吴育、杨徽之、苏绅、石延年、王禹偁、张耒诸公之作为多。

  △《邵阳志》一卷

  右淳熙壬寅郡文学李韦之序。

  △《陵水志》三卷

  右庆元丙辰郡文学刘奕修,诗文附。

  △《临贺志》三卷,《集》二卷

  右莫详谁所修也。集以苏东坡《答彭贺州启》为首。

  △《渌江志》十二卷

  右嘉定中邑令张耕修。

  △《龙江志》十卷

  右嘉定庚午邑丞绍古修,令沈燮序。

  △《钤冈志》三卷

  右嘉定甲戌邑令谢好古修。

  △《瑞阳志》十卷,《县志》三卷

  右嘉定六年郡守周纶修,郡人雷孝友序。

  △《梅川志》三卷

  右宝庆丙戌重修。清江张洽序。

  △《秋浦新志十》六卷

  右端平丙申江东仓使兼知池州王伯大修,自为序。

  △《富川志》三卷

  右嘉定甲申守李寿朋修。

  △《宁越志》三卷

  右庆元改元郡守林会修。

  △《南岳总胜集》三卷

  右纪载南岳之胜槩也。

  △《水帘诗集》三卷

  右编集水帘洞之诗文也。

  △《浯溪集前後续别》四集

  右自元结中兴颂之後,凡刻之浯水之崖者,皆在焉。

  △《卷雪楼集》二卷

  右集富池昭勇庙记序诗文也。庙乃三国甘宁,累封昭毅武惠,遗爱灵显王。

  △《灵应後集》十二卷

  右集梓潼庙诰敕记叙诗文也。范镇、张浚、胡世将、王刚中、王之望、晁公武诸公祝文为多,亦有唐僖宗之祝文。

  △《富文忠八国语录》一卷

  右富弼庆历二年,以右正言知制诰,为回谢契丹国信使西上,阁门使符惟忠副之。惟忠行至武强,病卒,以知贝州供备库使、恩州团练使张茂实代之。所说机宜事件,具载录中。弼所争者献纳二字,朝廷竟从晏殊议,用纳字,弼不预也。

  △《章忠恪奉使金国语录》一卷

  右绍兴三年章谊以龙图阁学士、枢密都承旨充军前奉表通问使,给事中孙近副之。谊录其报聘之语也。谊字且叟。

  △《揽辔录》二卷

  右范成大乾道六年以资政殿大学士、左中大夫、醴泉观使兼侍读、丹阳郡开国公、食邑二千户、食实封八百户,与崇信军节度使、领阁门事兼客省四方馆事、信安郡开国侯、食邑一千六百户、食实封四百户康湑为奉使大金国信使副,其往返地理日记也。成大,字至能,吴县人。绍兴二十四年进士,使金归,除中书舍人。淳熙五年,参知政事。自号石湖。孝宗皇帝御书二字以赐之。

  △《禹贡疆理广记》六卷

  右长沙易祓编而为之说。

  △《方舆胜览》四十三卷,《後集》七卷,《续集》二十卷

  右建安祝穆和父编。新安吕千伯可序。

  △《仰山孚惠庙实录》二十八卷,《太平兴国禅寺附录》六卷

  右嘉定庚午潘侃重编,郡守郑昉志于后。希弁自庚竿以后续录之,为五卷。

  △《梦华录》一卷

  右梦想东都之录也,宋敏求《京城记》载坊门、公府、宫寺、第宅为甚详,而不及巷陌、店肆、节物、时好。孟元老记录旧所经历而为此书,坦菴赵师侠识其後。

  △《金国承安须知》一卷

  右金国名讳及增修朝官、职事、俸给、格式、服制、地理图之类也。承安、盖金主之璟之纪元也。时惟丁巳,乃宁宗皇帝庆元三年云。

  ○传记类

  △《古列女传》八卷

  右汉都水使者光禄大夫刘向撰。又一卷,莫知其为谁续,然亦载於《崇文总目》。王回、曾巩皆序之。

  △《百将传》十卷

  右东光张预公立所进也。由太公而下,至於五代之刘词,凡史辞泛漫而不切於兵者,一删去之。或非兵略而可以资人之智虑者,间亦存焉。各以《孙子兵法》题其後,次以行事合之。

  △《诸葛忠武侯传》一卷

  右南轩先生张宣公栻所著也。

  △《四将传》四卷

  右建炎中兴名将刘琦、岳飞、李显忠、魏胜之传也。史官章颖撰而上之。

  △《十二朝名臣言行录》七十二卷

  右八朝朱文公所编也四朝乃後人所续者。

  △《丰清敏遗事》一卷

  右李朴所编丰公稷之言行也。陈瓘叙次及复官赐谥制、寻访子孙劄子、《国史列传》附於後,朱文公为後序云。

  △《范太史遗事》一卷

  右范冲所编正献公祖禹言行也。

  △《赵丰公逸事》一卷

  右门人喻樗、方畴诸人所记也。

  △《李忠定公行状》三卷

  右公之弟纶所述也。太常博士兼实录院检讨官叶適所撰谥议附於後。

  △《胡文定公行状》一卷

  右公之子寅、宁宏所述也。其孙大壮手书而传之,因附入曾玄诸孙名。

  △《朱文公行状》一卷

  右门人黄幹所作也。

  △《道命录》五卷

  右秀岩李心传所编也。自司马公、吕申公、韩康公荐伊川先生劄子,至於嘉定录用伊川先生後人诏旨,中间朝臣之奏疏,儒宗之谥议,纤悉备载。道学兴废,具见于此。

  △《张忠文公节义录》四卷

  右张公叔夜告敕、奏劄、书东北行记、旌忠愍节庙碑及事类也。

  ○谱谍类

  △《仙源积庆图》三卷

  右三祖下宗室派系也。

  △《皇族登科题名》一卷

  右大宗正嗣濮王士輵、宗正丞耿延年所编也。淳熙二年成书。始于元祐三年李常宁榜。子湜令馡厥后嗣而益之。延年持节锺官,锓木于饶,洪文敏公迈书于后。

  △《安定先生世系述》一卷

  右胡瑗世系源委也。瑗,字翼之,泰州如皋人也。瑗为人师,言行而身化之,使诚明者达,昏愚者厉,而顽傲者革,故其为法严而信,为道久而尊。自景祐、明道以来,学者有师,惟瑗与孙复、石介三人。瑗以布衣召见论乐,拜校收郎。尝为湖州学官。庆历四年,建太学于京师,有司请下湖州取瑗教学之法,以为则。召为诸王宫教授,以疾免。已而,以太子中允致仕。皇祐中,召至京师议乐。岁馀,为光禄寺丞、国子监直讲,迁大理寺丞。嘉祐中,迁太子中允,充天章阁侍讲。已而,又病不能朝,复以太常博士致仕。东归之日,太学之诸生与贤士大夫送之东门,执弟子礼,路人嗟叹以为荣。卒,年六十七。《世系》乃淳熙中沈大临述。

  △《周元公年谱》三卷

  右南康所刊也。以元公出处谱之,以年公所作诗文之类附见焉。倪灼跋。

  △《横渠先生张献公年谱》一卷

  右先生之孙同然所编也谱先生之出处、岁月、墓表、谥议、封诰及司马文正谥议之帖、魏文靖公请谥之表,并哀辞之类附焉。希弁又以先生行状补其阙。

  △《三苏先生年谱》一卷

  右左朝请大夫、权发遣成都府路提点刑狱公事何棆编。

  △《山谷先生年谱》一卷

  右先生诸孙■〈田〉所编也.悉谱先生所为诗文於逐年之左,极为详备云。

  △《朱文公年谱》三卷

  右先生门人李方子所编也。卢壮父刻之於瑞阳者为三册,倪灼刻於康庐者为一册,今两存之。

  ○诸子类

  △《御解老子》二卷

  右徽宗皇帝之御制也。尝仿唐制,命大臣分章句书写刻石,又诏《史记老子传》升於列传之首,自为一帙,《前汉古今人表》列於上圣。今观此解,所谓道者,人之所共由;德者,人之所自得。道者,亘万世而无弊;德者,充一性而常存。老子当周之末,道降而德衰,故著书九九篇,以明道德之常,而谓之经。其辞简,其旨远,学者当默识而深造之。其说大槩与政和之诏同。

  △《鬻子》十四篇

  右楚人鬻熊之书也,逢行珪序而注之。《汉艺文志》云“《鬻子》六篇”,今此本乃十四篇,未详孰是。然篇或错乱,又多遗阙,行珪之说已然矣。《唐艺文志》列於《老子》之前,盖谓其为文王师也。

  △《列子》九卷

  右《列子》一书,汉、唐及本朝《艺文志》皆谓八卷。政和中,宜春彭俞为积石军倅,闻高丽国《列子》十卷,得其第九篇曰《元瑞》於青唐卜者。神宗皇帝尝恶《後汉》范晔姓名,欲更修之。求《东观记》久之不得,继而高丽以其本来上。裕陵厌代,遂不及进。元祐中,高丽使人言状,访於书省,无知者。医官已死,於其家得之。信乎!高丽之多异书也。

  △《孔丛子》七卷

  右孔子八世孙鲋集先君仲尼、子思、子上、子高、子顺之言及已之行事,凡二十一篇,为六卷,名之曰《孔丛子》,盖言有善而丛聚之也。孔臧又以其所为赋与书谓之《连丛》,上下篇为一卷,附之卷末。其书不见於《汉》、《唐艺文志》。嘉祐四年,提点广南西路刑狱公事兼本路劝农事、朝散郎守尚书屯田郎中、上轻车都尉宋咸始为注释以进。

  △《慎子》一卷

  右浏阳人慎到之书也。《唐艺文志》云:《慎子》十篇,慎到撰,滕辅注。盖法家云。

  △《公孙龙子》三卷

  右《唐艺文志》列於名家,陈嗣古、贾大隐皆尝为之注,今不辨矣。《孔丛子》第四卷有《公孙龙子》一卷。

  △《刘子》五卷

  右刘昼字孔昭之书也。或云刘勰所撰,或曰刘歆之制,或谓刘孝标之作,袁孝政为序之际已不能明辨之矣。《唐艺文志》列於杂家。

  △《聱隅子》二卷

  右闽人黄晞之书也。晞好读书,聚数千卷,学者多从之。著《聱隅欷歔琐微论》。石介为直讲,闻其名,使诸生如古礼,执羔雁束帛,就里中聘之,以补学职。晞固辞不就。故欧阳文忠公《哭徂徕先生诗》云:“羔雁聘黄晞,晞惊走邻家”是也。嘉祐中,韩魏公为枢密使,荐之以为太学助教,受命而卒。或曰有子甚愚鲁,所聚及自著书,多散失不存。

  △《子家子》一卷

  右眉山家颐养正之书也。无卷帙篇目,姑附於诸子後。

  △《庄子解》四卷

  △《杨子解》一卷

  右荆国文公王安石所解也。

  ○农家类

  △《农书》三卷

  右平江陈峻景文所述也。唐元宗因李泌之请,以二月朔为中和节,令百官进农书以示务本,而其书不见於史。景文辑《六经》中所载农圃之事,参以田、牛、蚕、桑等为此编,以补史记之阙。谢艮斋谔为之序。

  △《社仓本末》一卷

  右真文忠公帅潭日所编也。其自序云:剟其大要,使後之君子得以览观焉。盖今日之所讲求,虽不敢不极其至,而後来之弊,终有不能逆计者。存诸家之规画,所以备後日之参考也。太师史公浩、尚书韩公某、丞相赵公汝愚举子条约附焉。其说盖欲捄愚俗杀子之祸云。

  ○杂说类

  △《世说新语》三卷

  右宋临川王义庆撰,梁刘孝标注。《读书志》引《唐艺文志》及《崇文总目》,有十卷、八卷之疑。又云一本极详,一本殊略,未知孰为正。希弁所藏本,有绍兴八年董弅题其後,曰:“右《世说》三十六篇,世所传釐为十卷,或作四十五篇,而末卷但重出前九卷中所载。余家旧本盖得之王原叔家,後得晏元献公手自校本,尽去重複,其注亦小加剪截,最为善本云。”

  △《宋景文鸡跖集》二十卷

  右宋景文公祁所集也。《读书志》云:《鸡跖集》十卷,未详撰人。希弁所藏二十卷,题曰《宋景文鸡跖集》,有建炎九年黄邦俊序。

  △《孔氏谈苑》五卷

  右孔平仲毅父记录之文也。毅父,清江人,文仲、武仲之弟,有《续世说》行於世。

  △《孔氏杂说》一卷

  右孔平仲毅父之记录也。《图志》谓之《珩璜论》。

  △《公是先生弟子记》一卷

  右刘敞原父之说也。谢艮斋得之於刘司业焞,以遗清江守江溥刻之,赵不黯以阁下本校正而识其後,云:“‘如叔贡问尚书记人之功’下阙五段,‘梓庆削本为鐻’至‘不敢以爵赏攖其虑’下缺七段,文势差错,至不可读。其他以二段为一,一段为二者,皆正之。”

  △《东莱吕紫微杂说》一卷,《师友杂志》一卷,《诗话》一卷

  右吕本中字居仁之说也。郑寅刻之庐陵。

  △《春明退朝录》五卷

  右宋常山公敏求所录也。《读书志》云:“《春明退朝录》三卷。”希弁所藏一本三卷,又一本五卷,凡多七十有八条云。

  △《侯鲭青录》八卷

  右聊复翁赵令时德麟之说也。取王氏《五侯鲭青》之义而名之。

  △《避暑录》十五卷

  右叶梦得少蕴之说也。少蕴,苏州吴县人,绍圣四年进士。建炎初为翰林学士,拜户书,迁尚书左丞,终於崇信军节度使。自号石林云。

  △《能改斋漫录》二十卷

  右吴曾虎臣所纂也。曰《事始》,曰《辨误》,曰《事实》,曰《沿袭》,曰《地理》,曰《议论》,曰《记诗》,曰《纪事》,曰《记文》,曰《类对》,曰《方物》,曰《乐府》,曰《神仙诡怪》,曰《诙谐戏谑》,一一载之。曾,临川人,尝主奉常簿,入玉牒为检讨官。能改斋乃其自谓云。终於吏部郎。

  △《挥麈录後录》、《第三录》,《挥麈馀话》二十三卷

  右王明清仲言之说也。明清,汝阴人。载朝廷典故贤哲言行为多。

  △《辨志录》一卷

  右吕东莱祖谦伯恭所著也。四明楼钥序之。

  △《管见录》二十卷

  右吴莘商卿之说也。论经史并历为详。商卿,建宁人,尝为国子博士。序则倪思。

  △《典刑录》二十卷

  右吴宏子大所录也,杜东子野为之序。盖分门编次先正诸公之言行也。

  △《项氏家说》十卷,《附录》四卷

  右项安世平父之说也。说经史文学为甚详。平父,江陵人,自号平庵。辛克承刻于江陵郡斋而为之识。

  △《容斋随笔》十六卷,《续笔》十六卷,《三笔》十六卷,《四笔》十六卷,《五笔》十卷

  右洪文敏公迈字景卢所著也。何异序之。

  △《麈史》三卷

  右王得臣字彦辅所记也。其自序云:“自朝廷至州里有可称可法、可鉴可戒者,类以相从云。”得臣自号凤台子。

  △《却扫篇》三卷

  右雎阳徐度所著也。度,字中立,丞相处仁之子。尝为吏部侍郎。

  △《示儿编前後集》二十四卷

  右孙奕季昭所编也。苏大章诸人题於後。

  ○兵家类

  △《八阵图、风后握机文马隆八阵赞独孤及八阵记》四卷

  右蔡元定季通所编次也。

  △《车穽或问》一卷

  右知兴国军胡逸驾所述也。自序於前,附《车战利害奏劄》於後。

  ○类书类

  △《文章缘起》一卷

  右梁太常卿任昉彦升所集也,自秦、汉以来圣君贤士所为文章名之所始,备见於中。

  △《古今注》三卷

  右晋太傅丞崔豹正熊所注也。一《舆服》,二《都邑》,三《音乐》,四《鸟兽》,五《虫鱼》,六《草木》,七《杂注》,八《问答释义》。

  △《尊号录》一卷

  右宋元宪公庠所编也。自汉至於仁宗,有序有评有赞。龙图阁学士、提举宝箓宫宋康年进。

  △《十七史类》七十七卷

  右三山郑某所编也。自周而下,每一事相类,则编而次之。

  △《西汉总类》二十六卷

  右沈长卿文伯所编也。随事立门,随门类事,他传所载,总而归一,虽注中有所取者,亦皆掇拾而裒集之。长卿,霅川人也。乾道改元,信州教官吴琼景玉序。

  △《唐鲙五》十卷

  右张文忠公九成所著也。公尝谓纪、志出於欧阳公,列传出於宋公,《天文》、《律历》,《五行志》则刘义叟为之,《方镇》、《百官表》则梅尧臣为之,《礼仪》、《兵制》初出於王景彝,未竟而卒。每患首尾不相贯属,遂总其条纲,稽其同异,类聚而区别之。

  △《事物纪原》十卷

  右高承编。自天地生植与夫礼乐、刑政、经籍、器用,下至博奕嬉戏之微,虫鱼飞走之类,无不考其所自来。承,开封人。双溪项彬序。

  △《补注事类赋》三十卷

  右吴淑所进也。始,淑进一字赋百首为二十卷,奉旨令其注释,遂广为三十卷云。淑,勃海人。

  △《事文类聚》六十卷

  右祝穆和父编。门分胪列,各以群书要语冠其首,次之以古今事实,又次之以诗文。全篇凡天文、地理、人事、服食、器具、草木、虫鱼,靡不备载。吕午伯可为之序。

  △《秘府书林》二十二卷

  右张文伯正夫所编。曰《天文》,曰《律历》,曰《五行》,曰《地理》,曰《食货》,曰《选举》,曰《百官》,曰《礼乐》,曰《舆服》,曰《祭祀》,曰《艺文》,曰《兵刑》,凡十二类。考订历代及本朝史志为甚详。

  △《国朝会要》一百五十卷

  右《国朝会要》,起建隆,止庆历,凡八十五年。章得象所进者。

  △《总类国朝会要》五百八十八卷

  右《总类国朝会要》,由建隆而至乾道也。始,仁宗命章得象编,起建隆,止庆历,为一百五十卷。神宗又命王珪续编庆历四年以後至熙宁末,凡三十四年,通前为三百卷。徽宗诏王觌、曾肇续编元丰至元符。寻,又诏,起治平四年,止崇宁五年,凡四十二年。然二书皆弗克成。政和末,有司独上《吉礼》三类,总一百五十卷,盖通章得象、王珪所编者,益以熙宁後事也。绍兴九年,诏馆职续编,至三十一年,又降趣旨。孝宗命宰相提举,阅再岁乃成。自神宗之初,至於靖康之末,凡六十年,总三百卷。厥後中兴、乾道踵而成之。此集则合十一庙为一书也。然中多节略而始末不全者。

  △《会要详节》四十卷

  右御史知杂范师道所编也。《读书志》云:“《节会要》十二卷。”希弁所藏乃四十卷,前有序云:“师道所节四十卷,先後详緻,无异全本。绍兴小臣王容清谨题。”

  △《皇朝大诏令》二百四十卷

  右宋宣献公家所编纂也。皆中兴以前之典故。嘉定三年,李大异刻於建宁。

  △《本朝事实》三十五卷

  右莫详编者姓氏。祖宗世次、登极纪元诏书、圣学、御制、郊庙、道释、玉牒、公主、官职、爵邑、勋臣配享、宰执拜罢、科目仪注、兵刑律历、籍田财用、削平僭伪、升降州县、经略夷狄之类,具载本末,又如圣德颂、旌忠碑之类皆载之。

  △《绍述熙丰政事》十卷

  右政和八年十月一日诏云:可以《绍述熙丰政事》书布告施行。此即布告之本也。其列诏书於前,而载十一人姓名於後。今详书之,以见当时之官制云:承务郎试明堂平朔颁朔兼礼制局校正内经检讨官臣黄次功、承奉郎守明堂总章颁朔臣李伯全、宣教郎守明堂青阳颁朔臣严裕、朝请郎明堂颁朔臣徐秉哲、宣教郎试明堂颁事臣蔡伷、朝散郎试明堂颁事臣陈公彦、朝奉郎试明堂颁政国史编修官臣许翰、通侍大夫康州防御使提点《龙德太一宫》,提举入内医官编类《圣济经》提举太医学明堂颁朔布政详定官臣曹孝忠、翰林学士知制诰兼侍讲同修国史明堂颁朔布政详定官充编类御笔所礼制局详议官臣张邦昌、检校少傅护国军节度使中太一宫使直宣和殿明堂兼在京神霄玉清万寿宫提举通领颁朔布政详定事臣梁师成、宣和殿大学士上清宝箓宫使兼神霄玉清万寿宫副使兼侍读明堂颁朔布政详定官、编类御笔详议臣蔡攸。

  △《崇观政宣诏令章奏》二十卷

  右徽宗皇帝朝诏令章奏,分门而类次之。

  △《隆平典章》三十卷

  右建炎至乾道之诏旨,及御制之文、奏对之章诰词谥议之类,皆分门而叙之,如《孔子七十二子赞》及《损斋记》皆在焉。

  △《高宗宝训》七十卷

  右嘉定六年十月史官所上本也。

  △《内治圣监》二十卷

  右彭忠肃公龟年为起居舍人兼皇子嘉王府直讲日所进也。上自九重后妃世子,旁及宗藩戚里,下至官寺胥史,以类纪之,而外廷百司庶府不与焉。公字子寿,清江人,自号止堂。

  △《太平治迹统类》四十卷

  △《中兴治迹统类》三十五卷

  右仿《通鉴纪事本末》条例,统而类之。事撮其纲,辞举其要,上自艺祖,而下至於孝宗,凡二百门云。眉山彭百川编集。

  ○杂艺术类

  △《文房图赞》一卷

  右和靖後人林可山撰。自笔砚而下皆为之官称,图其像於前,而列其赞於後。序谓:“唐韩愈举颖为中书,他竟无所闻。今图赞一十八人,拟以官酬之,俟异日请於朝,罔俾黎颛美有唐。”

  △《采选集》四卷

  右莫详谁氏作。初,《彩选格》起於唐李郃,本朝踵之者有赵明远、尹师鲁。元丰官制行,有宋保国,皆取一时官制为之。至刘黄父,独因其法取西汉官秩升黜次第为之,又取本传所以升黜之语注其下,局终遂可类次其语为一传,博戏中最为雅驯。此集尤详且悉,曰《阶官》,曰《职名》,曰《科目》,曰《赏格》,曰《服色》,曰《俸给》,曰《爵邑谥法》之类,无一不备。

  ○医家类

  △《御制圣济经》十卷

  右徽宗皇帝所制也。政和八年五月十一日,诏颁之天下学校。九月二十四日大司成李邦彦等言:乃者从侍臣之请,令内外学校课试,於《圣济经》出题。臣等切谓今《内经》、《道德经》既已选博士训说,乞更以《圣济经》附二经兼讲。从之。

  △《陆宣公经验方》二卷

  右唐陆宣公贽在忠州时所集,而山阴陆游所跋也。或问朱文公曰:“陆宣公既贬避谤,阖门不著书,为《古今集验方》。曰:“此亦未见陆宣公是处。岂无圣贤经传可以玩索,可以讨论?”

  △《济世全生方指迷集》三卷

  右考城王贶字子亨所著也。吴丞相敏序之曰:“子亨当官不苟,遇世变,尝慨然再请出疆使万里云。”

  △《本草单方》十五卷

  右龙溪林能千编。集列三十六门,疏二百七十三目。自为之序。

  △《针炙资生经》七卷

  右王执中所编也。执中,东嘉人,尝为从政郎、沣州教授云。

  △《四时治要》一卷

  右永嘉屠鹏字时举所著。戴文端公溪为之跋。

  △《陈氏经验方》五卷

  右书林陈先生集。李文懿公壁为之序。

  ○神仙类

  △《御序集注无量度人经》二卷

  右真宗皇帝御制序,徽宗皇帝御书而注之。《会要》云:“宣和六年八月四日,诏赐左丞范致虚《御书洞元灵宝无量度人经》二部。”想即此本也。别一本云“建中靖国元年四月十三日,奉圣旨镂版”,而无序无注,亦不载於《会要》。朱文公云:“此经乃杜光庭撰。”

  △《赤松子中械经》一卷

  右序云轩辕黄帝遇赤松子,授《中械经》。希弁尝考《国朝大诏令》云:“元符三年九月日制云:赤松真君,纪於仙箓,神农之师,可加号赤松凌虚真君。”疑即此也。然张良亦封忠佑凌虚真人云。

  △《玉皇本行集经》三卷

  右嘉熙四年临安府承天灵应观所刻蜀本也,程公许序述为详。

  △《九天生神章经》三卷

  右绵州冲虚观道士王希巢隐贤解,玉局散吏程公许为之序,西蜀谯岩赵日休跋。朱文公尝谓此经亦杜光庭所撰。

  △《西山十二真君传》一卷

  右晋许逊、吴猛、陈勋、周广、曾亨、时荷、甘载、施岑、彭杭、盱烈、锺离嘉、黄仁览,皆得道於西山者。政和王册诰词在其中。

  △《皇宋拾遗仙传》一卷

  右陈希夷、张虚静、朱观妙、徐神公、王侍宸、刘静一、赵道翁、皇甫清虚之事迹也。其中所载御制及诰词与夫诗记之类为多。

  △《太上感应篇》八卷

  右汉嘉夹江隐者李昌龄所编也。希弁生父师冋尝为之序。四明史弥志跋其後曰:“赵公所序,祸福善恶之报为尤详,可谓爱人以德者。余尝守袁,喜袁人之乐於趋善,因阅是序,矍然起敬。”而程公许、汤中维书之。

  △《竹宫表制》一卷

  右杨至质字休文,太乙宫代言之文也。自号勿斋,圣上尝书二字以赐之。休文谢表云:“先儒德秀,尝贻金石之文;督府了翁,复贲虫鱼之篆。”希弁云:“不若用臣真德秀、臣魏了翁。”休文以为然。

  ○释书类

  △《御注四十二章经》一卷

  右御注未详岁月。希弁尝闻朱文公云:“释氏只《四十二章经》是他古书,其馀皆中国文士润色成之。《维摩经》亦是南北时人作。”

  △《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卷普贤行原品》一卷

  右于阗国三藏沙门实义难陀译。序云“天册金轮圣祐皇帝制”者,唐武后也。希弁尝考:晋义熙中六十卷,唐圣历中八十卷。《普贤行愿品》,乃正元十二年,南天竺乌荼国王手书以进,通为八十一卷。厥後李长者制为《合论》四十卷,提举坑冶铸钱朝奉张大夫乃以经、论合为一书云。李忠定公纲曰:“广博妙圆,极诸经之阃奥,莫如《大方广佛华严经》;精微条畅,为《华严》之指南,莫如李长者所制合论。”

  △《妙法莲华经》七卷

  右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经本十卷,後三卷朝廷所禁云。

  △《楞严经解》十卷

  右王荆公安石所解也。

  △《圆觉经皆证论》一卷

  右临川谢逸序。谓王荆公尝问真净文禅师曰:“一切众生,皆证《圆觉》,而圭峰禅师易‘证’为‘具’,谓译者之讹,其义是否?”真净曰:“圭峰之说非是。真净法子德洪述其师之说而为之论。”

  △《净土文》一卷

  右王日休所编,历阳张孝祥为之序。日休,字虚中,龙舒人。尝为国学进士。

  △《般若精义》四卷

  右《金刚般若波罗密经》解义也。

  △《寂感禅师法语》五卷

  右寂感禅师印肃语也。程公许为之序。淳熙中,谢艮斋谔所作《塔铭》附。

  △《无庵法语》一卷

  右孟少保琰与公安僧法东往复之语也。陈登、赵希杼子为之序。